【央视新闻】“老师,我可以给这个哥哥回信吗?” -凯发官网首页
央视新闻作者 : 马钦锋
一封信可以产生怎样的影响?2023年末,重庆大学的1100名学生每人写了一封信约一周后,信件抵达1400公里外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,被送到800多名高二学生和200多名高一学生手里,一次温暖的奔赴就此开启。
自1995年起,重庆陆续开始承担对昌都市及所辖芒康县、类乌齐县、察雅县对口支援任务。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(以下简称“昌都六高”)是2021年当地新建的学校,2023年10月该校曾组织与重庆市沙坪坝滨江小学开展书信交流活动,但只有300个名额。当时,重庆大学的赵晨旭在昌都六高支教,她公布那次书信活动时,班上的学生都非常积极,但名额有限,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写。“学生们有些内向,不太敢口头交流。”赵晨旭透露,昌都六高的许多学生家庭情况比较特殊,有的来自福利院、单亲家庭和边远牧区等地。
赵晨旭和同在昌都六高的3名支教团成员暗暗定下计划,一定要让每名学生都收到一封信,都能写一封回信。
2023年11月11日,赵晨旭等4名成员一起向母校写了一封信,在信里介绍了昌都六高学生对祖国其他地区的好奇和向往、对学习进步的渴求。
“学生们都有向善向好的心。当我们颁发期中考试奖励时,全班会一起鼓掌高歌:‘棒!棒!你真棒!你是我们的好榜样’;当我们播放张桂梅校长的短片时,很多女孩儿会偷偷抹眼泪;当他们回答对题目时,会羞涩地问:‘老师,我可以拥有一颗糖吗?’正如对这次来信的期待,每每提到,他们眼睛里就有光。”
这封信迅速在重庆大学的微信群、qq群里扩散,打动了许多重庆大学的学生。短短一天,学生们便写了1000多封信。写信的人来自重庆大学30余个学院,本科生、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均有参与。其中一名本科生刘璇瑞来自新疆,她在信中写了自己的成长经历。“在新疆边陲小镇的我怎么样一步步走出来、看见外面的世界,希望自身的成长历程对昌都六高的弟弟妹妹们是一个鼓舞。”最终,共有1100封信被送到了昌都六高,学生们都很兴奋,他们捧着一张张信纸,有的手在颤抖,有的不断抬起头问老师:“老师,我可以给这个哥哥回信吗?”“老师,这个学长在后面写他在重庆大学等着我呢!”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有些学生就此改变了人生轨迹。在昌都六高,有些学生有辍学的想法,其中有很多是因为学习基础薄弱,没有前进的目标,“想退学回家放牛放羊或者外出打工”。
高二14班的数学课代表因为听不懂化学课,“觉得考不上大学,学习没有什么意义”。她在这个学期多次表示想辍学打工,“一个月还能挣上几千块钱”。
在读到重庆大学的来信,观看“哥哥姐姐们”录制的视频后,她红了眼眶,告诉支教老师:“要继续学习,争取考上大学、走出大山,看看外面的世界!”
高二16班的扎昂收到信后特意录了一段视频回复重庆大学的“哥哥姐姐”。以往羞于口头表达的她大胆讲述了自己的梦想——成为一名兽医,给那些流浪动物一个属于自己的家。“我以前觉得它不可能实现,但自从收到了你们的信,你们在信里写了很多鼓励的话,我也开始选择去相信这个梦想”。
借助书信来往,重庆大学鼓励学生和昌都六高的学生结成“学习搭子”。寒假期间,重庆大学的学生将开展“一对一”和“一对二”的“云支教”活动。重庆大学的学生还自发募集爱心物品捐赠给昌都六高的学生。
昌都六高的学生也向重庆大学的学生回了信。
昌都六高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感动着千里之外的重大学子。一位重大学生说:“我也要学习昌都六高的学生们,像格桑花一样活着,不仅要喜爱高原的阳光,还要耐得住雪域的风寒。”
重庆大学和昌都六高的双向奔赴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,一些网友分享了他们作为寄信人或收信人收获的感动。
@煎bingo子
以前初中的时候有这种活动,当时是留守儿童,以前没有手机那些,就是纯靠收信跟姐姐聊天,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。时光流逝,我从收信人变成寄信人了。
@于轶
我也写了好多信!有小学生、初中生、高中生,有云南大理、四川大凉山、安徽、山西等。这个学期我就写了将近40封信,一半以上都塞了小贴纸或者其他在学校活动淘到的小礼物~
@无名
很有幸结识了一名清华学子互通来信,交往学习方法之余还可互相倾吐心声,畅聊未来。真的很感激他们,在学习生活的繁琐碎屑中能给我们带来一份对未来的憧憬与执着,希望在我步入大学后,也能和远方的同学们交流,将这份薪火传递下去。
@种
目前参与的志愿项目是和初中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对话,已经是第三年了,时间过得好快,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。
来自千里之外的书信
在这个冬天温暖了两地学子
流淌在笔尖的关怀和鼓励
带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
也让梦想生根发芽
你收到或寄出过书信吗?那些字里行间传递的能量带给你怎样的记忆?
来源: